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
注册 登录 联系Buli
今日当精进 >> 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释》思考题 返回

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释》思考题

日月心 今日当精进 2021-10-12
 

1.简述大势至菩萨宣说的忆念佛陀之比喻。

有两个比喻:

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,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。二人相忆,二忆念深,如是乃至从生至生,同于形影不相乖异。

①譬如有两个人,有一个人专门忆念第二个人,第二个人总是忘记第一个人,如果是这种情况,这两个人将来或者相逢或者不相逢、或者相见或者不相见。如果两个人互相忆念,两人之间的忆念辗转深入,在这种情况下,乃至从此生至他世,这两个人都如同身体和影子一样不相乖离。

比如一对男女,如果一方天天想着另一方,而另一方却从来不想对方,以这种缘起他们不一定会相遇,即使相遇也无法发展关系。这种情况在世间经常可以看到,所谓“有缘千里来相会,无缘对面不相逢”就是如此。相反,如果有些人经常发愿:愿我们今生今世如何,愿我们生生世世如何。以此因缘,这些人在漫长的生世会形影不离。可见双方互相思念非常重要,如果不具足双方的因缘,就无法凑合不相分离的缘起。

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。若子逃逝虽忆何为。子若忆母如母忆时,母子历生不相违远。

十方如来就如同母亲忆念儿子一样怜念众生,如果儿子逃离了母亲,即使母亲忆念儿子又有什么用呢?如果儿子忆念母亲就像母亲忆念儿子一样,母子多生累世都不会分离。

佛对任何众生都是恒时思念,他对众生平等关心,无有任何偏袒,不会有“这个众生对我好,那个众生对我不好”的分别。因此,如果众生天天念佛、观想佛,一方面佛恒时忆念众生,一方面众生忆念佛,众生就会得到佛的加持。

佛对众生的慈悲心是非常深切的。《菩萨念佛三昧经》中说:“慈心观众生,如母念一子。”《大般涅槃经》中说:“佛见众生烦恼患,心苦如母念病子,常思离病诸方便。”就像这些教证所说一样,佛对众生就像母亲对独子一样,当看到众生罹患烦恼疾病时,佛就像关心病子的母亲一样苦恼,他经常思考如何让众生远离疾病。可是,虽然佛如此慈悲众生,如果众生从来不忆念佛,那也不可能得到佛的加持。


2.大势至菩萨的修行窍诀是什么?你对此有何理解?

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,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。佛问圆通,我无选择。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得三摩地,斯为第一。

我在因地以念佛心入于无生法忍,如今在此世界摄受念佛人归于净土。佛问何法最为圆通,我没有其他选择。收摄六根不散于外境,令念佛的清净心念相继不断,如是获得三摩地,在所有法门中,这就是第一。

其中宣说了成就净业的殊胜窍诀——“都摄六根,净念相续,得三摩地”。如果我们的六根一直散乱于色声香味触法,这是很难成就净业的,因此大家应该收摄六根,以清净心不断地忆念佛,这样很容易获得三摩地,有了三摩地,获得成就就不难了。这是大势至菩萨的窍诀。

若众生心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,去佛不远,不假方便,自得心开。

如果众生心能忆佛念佛,则现前当来必定能见到佛,这种人离佛不远,不需要借助其他方便,自然就能心开悟解。如果我们经常忆念佛,不要说来世能在净土见到佛,即生中也会不同程度地见到佛,有些利根者能在清净的境界中见到佛,根机差者也能在梦中见到佛。

作为佛教徒,忆念佛很重要。《华严经》中说:“一切威仪中,常念佛功德,昼夜无暂断,如是业应作。”所以,大家应该于行住坐卧等一切威仪中恒常忆念佛的功德,最好是昼夜六时都不间断,这就是佛教徒应该做到的。

如果我们要念佛,最好安住在与阿弥陀佛的智慧无二无别的境界中,如果不能这样,就应该按照《观经》所说的阿弥陀佛身相来观想。内心这样安住或者观想的同时,身体也要经常礼佛,口中也要念诵佛号。


3.有些净土宗的法师认为,在《楞严经》所说的法门中,唯有大势至菩萨的法门最为第一。你是如何看待这种观点的。

对于净土宗来说,大势至菩萨的念佛法门是第一,如果是禅宗等其他宗派的修行人,也可以认为别的圣者的法门是第一。

每一个法门都是不可缺少的。在《楞严经》中,二十五位圣者修的法各不相同:有些以六尘入无生法忍,有些以六根入无生法忍,有些以六识入无生法忍,有些以七大入无生法忍。不仅在《楞严经》中,在禅宗和大圆满的历史上,很多高僧大德开悟的因缘都不同。由此也可看出,佛教是一种非常开放的思想。

(以分别念整理,仅供参考)



 

生生世世不离师

恒时享用胜法乐

圆满地道功德已

唯愿速得金刚持